

传统处理模式与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处理模式
传统的“三高”废水处理模式主要以末端治理为主,即将废水集中收集后,通过一系列处理单元进行达标排放处理。这种模式通常依赖于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相对固定。
传统处理技术
1. 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沉淀和过滤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但对于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吸附法虽然能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但吸附剂的再生和二次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例如,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处理,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化学处理技术:常见的有混凝沉淀、中和、氧化还原等。混凝沉淀可以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和部分有机物,但药剂投加量大,产生的污泥量也较多;中和法主要用于调节废水的pH值,对于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不大;氧化还原法能有效降解一些难降解有机物,但氧化剂的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 生化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然而,“三高”废水的高盐度、高毒性和高污染物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使得生化处理难以有效进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在处理“三高”废水时,经常出现污泥膨胀、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局限性总结
传统处理模式和技术存在处理成本高、效率低、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处理模式和技术。
处理模式创新
源头减量与清洁生产模式
从源头入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的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例如,在化工生产中,采用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废水的产生量和毒性。在电镀行业,推广使用无氰电镀技术,减少氰化物的排放;采用逆流漂洗等节水技术,降低用水量,进而减少废水产生量。
循环经济模式
将“三高”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构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提取出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从高盐废水中回收盐类物质,用于工业生产;从含有重金属的废水中回收重金属,实现重金属的资源化。在印染行业,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漂洗环节,既减少了新鲜水资源的消耗,又降低了废水排放量。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分布式处理模式
改变传统的集中式处理模式,采用分布式处理模式。对于一些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分布较为分散的工业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或周边建设小型的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三高”废水进行就地处理。这种模式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运行灵活等优点,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废水产生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了废水的长距离输送成本和风险。同时,分布式处理设施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技术创新
新型物理处理技术
1. 膜分离技术的新发展:膜分离技术在“三高”废水处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不断创新发展。例如,新型的耐污染反渗透膜,其抗污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在高盐、高有机物浓度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回收率和处理效果。纳滤膜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废水中不同分子量物质的精准分离,对于去除二价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具有独特优势,在高盐废水的分盐和有机物去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高级吸附技术:研发新型的吸附材料,如具有特殊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纳米吸附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能够快速高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通过对吸附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选择性吸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特定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提高吸附效果。此外,吸附材料的再生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降低了吸附处理的成本。
新型化学处理技术
1. 高级氧化技术的突破: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三高”废水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突破。例如,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通过活化过硫酸盐等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其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光催化氧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的光催化剂能够在更宽的光谱范围内响应,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深度氧化分解。
2. 电化学技术的创新应用:电化学技术在“三高”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如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等。新型的三维电极反应器,通过增加电极表面积和改善电极反应条件,提高了电化学处理效率。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时,利用电化学还原技术可以将重金属离子直接还原为金属单质,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利用;电絮凝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新型生化处理技术
1. 高效微生物菌种的选育:通过基因工程、筛选驯化等手段,选育出适应“三高”废水环境的高效微生物菌种。例如,耐盐微生物能够在高盐度废水中正常生长和代谢,有效降解有机物;具有特殊代谢途径的微生物可以针对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转化。这些高效微生物菌种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生化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2. 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开发新型的生物反应器,如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等。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将氨氮和亚硝酸盐直接转化为氮气,无需外加碳源,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特别适用于处理高氨氮废水。MBBR则结合了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的优点,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生长,不易流失,提高了生物量和处理效率,对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多技术耦合集成创新
将物理、化学和生化处理技术进行有机耦合集成,形成协同处理效应,以提高“三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例如,将膜分离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耦合,先通过高级氧化技术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再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浓缩,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和废水的回收率。将生化处理技术与电化学技术耦合,利用电化学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生化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处理效能。
案例分析
某化工企业“三高”废水处理项目
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高COD、高盐度和高毒性的特点。该企业采用了源头减量与清洁生产模式,改进了生产工艺,减少了废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在处理技术上,采用了多技术耦合集成工艺: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利用物理沉淀和化学混凝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然后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氧化,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接着通过耐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分离,实现水资源的部分回用;浓缩液再通过蒸发结晶技术回收盐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废水达到了排放标准,水资源和盐类物质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企业的环保压力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某电镀园区分布式处理项目
某电镀园区内企业众多,废水排放分散。为解决“三高”废水处理问题,该园区采用了分布式处理模式,在各企业内部建设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技术上,采用了新型的电化学 - 生化耦合工艺。先利用电化学技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重金属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通过MBBR进行生化处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去除剩余重金属。分布式处理设施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
该项目实施后,园区内废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处理成本降低,同时避免了废水长距离输送带来的风险。
结论与展望
“三高”废水处理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解决当前工业废水处理难题的关键。通过源头减量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布式处理等创新模式,以及新型物理、化学、生化处理技术和多技术耦合集成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三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减排。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探索更多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和模式,加强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专业的环保人才,推动“三高”废水处理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量子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蒸发、浓缩、结晶、精馏、化工、环保、危废资源化利用等装置的研发、设计、生产、工程配套、工程施工与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
公司的专项产品为蒸发浓缩、蒸发结晶、冷冻结晶、单效多效MVR热泵蒸发器、燃气 燃煤燃油直接蒸发器、高盐溶液及废水处理设备、废酸混酸分馏与回收处理、氟化物与含 氟物料回收处理、废有机物分馏提纯与资源化、废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新能源材料生产装置、工业废混盐资源化回收利用。主要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发酵、食品、 酒精、造纸、化纤、医药、危废、环保等各行业各类物料的处理。
公司拥有强大的设计团队、成熟的设计制度以及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与施工服务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涉足蒸发浓缩结晶领域,技术骨干均是专业设计院出身,专长于各类 高效节能蒸发浓缩与结晶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生产、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等,尤其专长于对各类疑难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服务热线:18591993310 ,18591993328
- 上一篇: 什么是超重力精馏?
- 下一篇: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复杂挑战与技术对策